湖南华容:多点发力真脱贫 因地制宜促增收

桥头河镇首华村> > 湖南华容:多点发力真脱贫 因地制宜促增收

时间:2017-11-15 10:12来源:中国扶贫网作者:蔡建业

       2016年以来,华容县因地制宜、因户施策,通过金融扶贫、产业扶贫、结对帮扶、工作队驻村帮扶等措施为主导,结合教育、医疗、住房安全等一揽子扶贫政策,多点发力、多管齐下,加快推进精准脱贫工作。  

       产业“点穴”根治“老大难”

       11月8日上午11时28分,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正式与华容县人民政府签约,确定进驻华容,为该县产业扶贫插上了互联网的“翅膀”。

      “太好了,以后我们村里的蔬菜、龙虾等农产品不出门吆喝就能收获更多外地订单了。”贫困户高志刚兴奋道。高志刚今年47岁,是华容县梅田湖镇友谊村里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今年,他和妻子得益于产业扶贫优惠政策,受聘到华顺蔬菜专业合作社打工,俩口子一个月就有6000多元的工资,还把家里的10亩土地也流转给了合作社,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高志刚说,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,今年脱贫没问题。

      “扶贫工作,就像点穴治病。我们实施产业扶贫就是‘点穴式’扶贫,以特色产业为依托,通过直接帮扶、土地流转、务工帮扶、政策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,既避免了盲目性,提高了精准度,又辐射到了每个层面。”华容县扶贫办主任戴辉进将产业扶贫形象地比喻为“点穴式”治病。

       扶贫重在扶“根”。华容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,根据县域内不同地理条件、资源优势、种养传统发展不同特色产业,重点发展龙虾套养、中药种植、特色蔬菜种植等七大特色产业。据统计,2016年至2017年,该县共投入精准扶贫资金近3亿元,其中,整合产业扶贫资金5560万元;建设参与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91个,其中,省级重点产业2个。 

       金融“复方”攻克“综合症”

       迎着冬日暖阳,走进华容县禹山镇建华村,67岁的村民刘晓明正在自家新房后面的竹山上给圈养的土鸡、洋鸭喂食。“是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让我家变得越来越好!我家里现在养有土鸡200只,每天下蛋50多个,每天都有卖蛋收入。加上4头猪、2条牛和一些洋鸭,今年纯收入能过3万元!”谈到如今干畜禽养殖走上正轨,刘晓明满脸笑容。

       刘晓明家庭困难原先在建华村这个重点贫困村都挂得上号。妻子患股骨头坏死常年卧床,自己6年前在一次车祸意外中受重伤,3次手术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外债,1个女儿正在读高中……一个集合多种致贫原因的特困户,自从得到3万元小额信贷扶持后,又陆续享受到了产业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危房改造、健康扶贫等5项扶贫政策精准帮扶。

       在建华村,像刘晓明这样需要得到“复方”扶持的贫困户还有41户。对此,华容县将有限的政府资金作为“药引子”,探索通过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,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,鼓励贫困户用专项贷款资金入股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,撬动各类资金向贫困村汇集,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。同时,动员当地党委政府、驻村工作队联合发力,对贫困户采取一户一计、“专科专方”、靶向帮扶。据华容农商银行南山支行负责人黄文兴介绍,截至目前,建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就达到80万元,其中,未脱贫农户贷款达74万元,覆盖率达100%。 

       驻村帮扶情系千万家

  “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” “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服务有什么要求、意见和建议?”近日,国家电网华容分公司扶贫工作队,年内第11次来到鲇鱼须镇宋市村,与定点帮扶贫困户一起总结分析,商讨脱贫致富良策。

  “帮扶干部们为我们修好了基础设施,安装了新变压器,还帮我们联系农业产业项目,我们心里暖暖的。”谈到扶贫干部对村里的帮扶,宋市村居民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      今年,为了实现全部28个贫困村完成“脱贫摘帽”,华容县积极组织农业、水产、林业、电力、国土等部门,组建种植业、养殖业、林业、工业和服务业等28个驻村帮扶工作队,进驻到贫困村,积极开展产业脱贫“五帮五送”活动。

       梅田湖镇友谊村是重点贫困村,现有未脱贫贫困户59户,210人。以前,该村以种植棉花、水稻为主,经济来源单一。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谢子龙介绍,今年来,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,大力开展产业扶贫,协调华顺蔬菜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种植冬季蔬菜5000亩,为57户贫困农民提供种籽、技术和产品包销服务,确保贫困群众亩平增收600元;并协调诰封龙虾养殖合作社开展稻虾综合种养,向20户入社贫困户免费提供虾苗、资金和技术服务,签订回收合同,实现贫困户稻虾综合种养亩平增收1000元。

      “搭帮驻村扶贫工作队将我介绍到合作社工作,既照顾到家人,又能赚点家用。”友谊村贫困户曾幺珍感激地说,婆婆和丈夫体弱多病,没有劳动能力,儿女均在外打工,年过半百的她便一直是家里的主要“劳力”。驻村工作队指导她和合作社签订了帮扶协议后,自己将家里的3亩田流转给了合作社,农闲时节,就到合作社栽菜、摘菜苔,每年都能领到1万多元“工资”。

       为尽快摘掉友谊村“贫困帽”,扶贫工作队还通过加快基础建设,加强基层党建,落实结对帮扶,组织扶贫义诊等措施,新修了村级公路1.5千米,硬化灌溉沟渠500米,并启动了“旱改水”项目1200亩,实施电网改造工程整村覆盖,安全饮水入户率达到100%,贫困户100%与蔬菜合作社签订帮扶合同;同时,组织开展产业技能培训185人,医疗扶贫义诊185人次,教育扶贫5户6人,社会兜底5户9人,党组织活动中心与村民健身场所有序推进……扶贫工作步步踩实。“有工作队‘逼’着我们干,相信家里的日子会越来越好!”说起脱贫,贫困户黄金玉信心满满。

       据统计,截至目前,华容县共有来自全县105 个行政事业单位,以及各乡镇、村场和社会志愿团体的6000多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,与全县6256户16800人贫困对象结对。(作者单位湖南省华容县扶贫办)